对《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的解读
陈昊东 李金珲
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促进小微企业稳定发展,政府出台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该措施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增加小微企业融资供给、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支持精准性,并督促落实监管政策,为小微企业融资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做深做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具体内容:健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通过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深入了解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推荐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给银行,实现信贷资金直达基层,提高融资效率。
实施方式:建立政府、银行、企业三方沟通平台,定期走访小微企业,收集融资需求,建立融资需求清单,并推荐给合作银行。银行根据清单进行精准对接,提供定制化融资方案。
预期效果:通过精准对接,提高小微企业融资成功率,降低融资成本,促进小微企业稳定发展。
强化小微企业贷款监管引领
具体内容:落实差异化监管政策,指导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特别是首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等。
实施方式:监管部门通过制定差异化监管指标,引导银行优化信贷结构,增加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同时,加强对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监管和评估,确保政策有效执行。
预期效果:增加小微企业贷款可得性,特别是首贷和信用贷的获得难度将降低,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具体内容: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实施方式:央行通过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同时,通过再贴现等工具,支持金融机构购买小微企业持有的票据,提高其流动性。
预期效果: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进而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小微企业融资供给。
落实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
具体内容:优化续贷产品,扩大续贷政策惠及面,缓解小微企业资金周转难题。
实施方式: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无还本续贷服务,即企业无需归还本金即可续借贷款,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预期效果:降低小微企业资金周转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助于小微企业稳定经营。
具体内容: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北交所上市,引导社会资本聚集,支持创投基金加大对初创期、成长型小微企业的股权投资。
实施方式:政府通过提供上市辅导、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鼓励小微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同时,引导创投基金等社会资本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股权投资力度。
预期效果: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促进小微企业快速发展。
具体内容:指导银行合理确定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将政策红利传导至小微企业。
实施方式:监管部门通过制定利率定价指导政策,引导银行根据小微企业风险状况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同时,加强对银行利率定价行为的监管和评估,确保政策有效执行。
预期效果: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可获得性。
降低贷款附加费用
具体内容:清理违规收费,规范与第三方合作,避免推高综合融资成本。
实施方式:监管部门加强对银行贷款业务的监管,严厉打击违规收费行为。同时,规范银行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避免通过第三方机构推高综合融资成本。
预期效果:减轻小微企业融资负担,提高融资效率。
稳妥发展线上贷款业务
具体内容:利用科技手段改进授信审批和风险管理模型,提高预警识别能力。
实施方式:银行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优化授信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同时,加强风险管理模型建设,提高风险预警和识别能力。
预期效果:缩短小微企业融资周期,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提高线下贷款办理效率
具体内容:精简申贷材料清单,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间。
实施方式:银行通过优化内部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申贷材料,简化审批流程。同时,加强内部协同,提高审批效率。
预期效果:提高小微企业线下贷款办理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
加强对重点领域企业的金融支持
具体内容:引导银行对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针对性金融支持。
实施方式:监管部门通过制定政策导向,引导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银行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开发适合重点领域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
预期效果:提高金融支持精准性,促进重点领域小微企业快速发展。
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
具体内容:结合经济普查数据,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提升金融支持精准性。
实施方式:政府通过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更准确地识别小微企业,为金融支持提供精准导向。
预期效果:提高金融支持精准性,确保金融资源真正流向需要支持的小微企业。
定期开展监管评价
具体内容:激励引导银行强化小微金融战略导向,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实施方式:监管部门定期对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与银行监管评级、市场准入等挂钩,激励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预期效果:促使银行建立健全小微金融长效机制,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
抓实尽职免责工作
具体内容:制定内部实施细则,细化尽职标准和免责情形,保护尽职信贷人员积极性。
实施方式:银行制定尽职免责实施细则,明确尽职标准和免责情形。对于尽职的信贷人员,即使贷款出现风险,也不予追责。
预期效果:保护信贷人员积极性,提高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意愿。
健全普惠金融事业部机制
具体内容:指导大中型商业银行优化条线管理模式,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
实施方式: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负责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同时,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降低贷款成本。
预期效果:提高大中型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重视程度,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
修订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
具体内容:制定差异化标准,简化分类方法。
实施方式:监管部门修订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根据小微企业特点制定差异化风险分类标准,简化分类方法。
预期效果:提高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类的准确性和效率,为风险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提高不良贷款处置效率
具体内容:研究优化核销政策,提高信用贷款清单式核销上限。
实施方式:监管部门研究优化不良贷款核销政策,提高信用贷款清单式核销上限,加快不良贷款处置速度。
预期效果: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提高银行风险抵御能力,为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提供更多空间。
优化风险分担补偿机制
具体内容: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高质量发展,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增信支持。
实施方式: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担保机构治理结构等措施,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高质量发展。同时,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增信支持力度。
预期效果: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门槛,提高融资可获得性。
落实相关财税支持政策
具体内容:落实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实施方式:税务部门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
预期效果: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积极性。
深化信用信息共享应用
具体内容:扩大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范围,提升共享信息质量,为银行提供征信服务。
实施方式:政府通过建设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扩大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范围,提升共享信息质量。银行通过接入平台,获取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为贷款审批提供有力支持。
预期效果:提高银行贷款审批效率,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促进小微企业融资。
有序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修复工作
具体内容:为小微企业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提供服务和帮助,推动修复结果共享互认。
实施方式:政府通过建立信用修复机制,为小微企业提供信用修复服务。同时,推动修复结果在各部门间共享互认,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门槛。
预期效果:提高小微企业信用水平,促进小微企业融资。
强化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
具体内容:通过各省(区、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等激励地方政府支持小微企业融资。
实施方式:政府将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情况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对支持力度大的地方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预期效果:激励地方政府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形成政策合力。
《措施》的出台,预计将带来以下积极变化:
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将显著改善:通过多部门协同作用,形成政策合力,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
融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通过加强贷款利率定价管理、降低贷款附加费用等措施,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将得到有效控制。
融资效率将大幅提升:通过发展线上贷款业务、提高线下贷款办理效率等措施,小微企业融资周期将缩短,融资效率将提高。
金融支持精准性将显著提高:通过加强对重点领域企业的金融支持、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等措施,金融资源将更加精准地投向小微企业。
然而,新法实施过程中也可能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政策执行力度不足、银行风险偏好差异等。为确保新法有效实施,需要各部门加强协同配合,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偏好和投放意愿。
《措施》的出台,对小微企业融资将产生深远影响:
增加融资渠道:通过支持小微企业开展股权融资、优化风险分担补偿机制等措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
降低融资门槛:通过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深化信用信息共享应用等措施,小微企业融资门槛将降低,更多小微企业将获得融资支持。
提升融资便利性:通过发展线上贷款业务、提高线下贷款办理效率等措施,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性将提升,融资周期将缩短。
总之,《措施》的出台,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通过多部门协同作用,形成政策合力,将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小微企业稳定发展。
天津观典律师事务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