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
2017年4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印发了修订后的《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旨在指导和促进“十三五”时期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对《规划》解读如下:
1. 《规划》发布的背景-适应解决建筑业发展主要问题并落实国务院要求的需要
“十二五”时期,我国建筑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设计建造能力显著提高,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建筑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行业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开拓稳步增长,建筑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然而我国建筑业仍存在着行业发展方式粗放、建筑工人技能素质不高、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我国建筑业整体大而不强,无法适应我国下一步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向,亦不符合我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深化改革要求。
2017年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对进一步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建筑业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要求,解决建筑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推动我国建筑业改革,住建部制定并发布了《规划》,旨在引导我国建筑业今后五年的改革发展。
2. 《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八项任务同步推进
《规划》提出了深化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发展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挥行业组织服务和自律作用共八项任务,以下将从行政监管、发展模式与技术要求三个角度进行阐述:
其一,从行政监管的角度而言。《规划》要求将对建筑业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即缩小并严格界定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范围、弱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打破区域市场准入壁垒、建立统一造价体系及建设建筑业诚信体系等方面,从而厘清行政监管与企业自主决策的界限。近期《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的修订送审工作、景观园林工程施工资质的取消即属于前述工作的具体落实,下一步可能涉及到建筑业资质、招投标及信用体系制度整体的调整及完善。
其二,从发展模式的角度而言。《规划》将以技术专长、制造装配一体化、工序工种为基础的专业分包及覆盖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项目管理咨询服务。列为新兴的发展方向。与之对应的是建筑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即将传统的劳务分包单位转为以木工、电工、砌筑、钢筋制作等以作业为主的专业企业,并全面落实建筑企业劳动合同、工伤保险及实名制管理,最终实现到2020年建筑业中级工技能水平以上的建筑工人数量达到300万的目标。
其三,从技术要求而言。《规划》指明装配式建筑、钢结构住宅、建筑信息模型(BIM)、绿色建筑及全装修成品交付作为未来五年的重点方向,同时提出了甲级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及一级以上施工总承包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占企业营业收入比重在“十二五”期末基础上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达到3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的具体指标。
3. 《规划》对于我国建筑业的影响-促进建筑业整体现代化
《规划》充分反映了政府对于我国未来建筑业发展的规划,即将我国建筑业由过去的粗放式发展转变为精细化发展,在鼓励在总承包层面推进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项目管理咨询服务的同时,就具体施工方面则推进专业细分,下一步将可能出现建筑业企业主要分为大型工程总承包企业与专业劳务分包企业两种类型的趋势,当前建筑市场上各类建筑企业都将面临着全面发展与精细化发展的选择。
对于个人而言,主要分为建筑业从业人员与建筑使用人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建筑业工人的要求将日渐提高,与之对应的福利、管理、培训制度也提上日程,有利于我国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也有利于实现建筑业工人的个人发展,即不再依靠体力而是技术从事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建筑的使用人,尤其是未来的购房者而言,建筑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如绿色建筑、全装修建筑、装配式建筑的落实,将直接提高我国房屋的品质,我国建筑物的供应将实现由“量”向“质”的转变。
天津观典律师事务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