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的解读
经国务院同意,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的《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5月17日正式发布实施。现就《规划》解读如下:
1. 《规划》颁布的目的-推动市政基础设施的增量提效,解决现有城市问题
这是首次编制国家级、综合性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规划》针对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存在的总量不足、标准不高、发展不均衡、管理粗放等问题,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目标、规划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目的在于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树立城市系统思维的要求,从整体上系统解决交通拥堵、马路拉链、城市看海、垃圾围城等各类“城市病”。
2. 《规划》的主要内容-明确了责任主体,提出了相应的12项重点工程和24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发展指标
《规划》指出,城市人民政府作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履行职责,编制或完善本地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具体工作。并从明确责任主体、科学实施规划、保障资金投入、加强科技支撑、强化监督管理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在“十三五”时期的12项规划任务分别为:加强道路交通系统建设,提高交通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促进居民出行高效便捷;有序开展综合管廊建设,解决“马路拉链”问题;构建供水安全多级屏障,全流程保障饮用水安全;全面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强化水污染全过程控制;建立排水防涝工程体系,破解“城市看海”难题;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建设模式转型;优化供气供热系统建设,提高设施安全保障水平;完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提升垃圾资源利用水平;促进园林绿地增量提质,营造城乡绿色宜居空间;全面实施城市生态修复,重塑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推进市政设施智慧建设,提高安全运行管理水平。
《规划》要求,到2020年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围绕基本民生需求充分保障、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安全水平显著提升、绿色智慧引领转型发展、城市承载能力全面增强等,提出了24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发展指标。
3. 《规划》颁布的意义-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
市政基础设施是新型城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公共服务提升和城市安全运转的基本保障。“十三五”时期,要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作为支撑“十三五”时期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树立城市系统思维,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加快补齐短板,优化空间布局,提高运行效率,促进市政基础设施的增量、提质、增效,有利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天津观典律师事务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