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发布了《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进一步放宽准入限制,优化审批服务,坚持放管结合,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做出了下一阶段的工作部署。现对《方案》解读如下:
1.《方案》发布的背景—健全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放宽建筑市场准入限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住建部曾于2020年7月2日发布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框架(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就压减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类别、等级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本次《方案》的发布,是继此前就调整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征求意见之后,在建设工程资质领域推进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健全,激发市场活力出台的另一重要文件。
2. 《方案》的主要内容—精简资质类别放宽准入限制,优化审批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制度保障,保证资质调整和换证工作平稳推进
其一,精简资质类别,归并等级设置,放宽准入限制。根据《方案》要求进行资质归并后,工程勘察资质分为综合资质和专业资质,工程设计资质分为综合资质、行业资质、专业和事务所资质,施工资质分为综合资质、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和专业作业资质,工程监理资质分为综合资质和专业资质,资质等级原则上压减为甲、乙两级(部分资质只设甲级),将现有的539项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压减至245项。针对施工总承包资质,将现有的4个等级压减至甲、乙两级,甲级资质承揽业务规模不受限制,将部分专业承包资质整合并入施工总承包资质。正式取消了部分专业资质,放开相关领域的资质准入限制。
其二,优化审批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案》指出要精简审批条件,放宽对企业资金、主要人员、工程业绩和技术装备等的考核要求,适当放宽部分资质承揽业务规模上限,扩大或整合多个资质合并的新资质的承揽业务范围。将除综合资质外的其他等级资质,下放至省级及以下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推行告知承诺制,进一步扩大告知承诺制的使用范围,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逐步推行电子资质证书,实现企业资质审批“一网通办”,并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公开发布企业资质信息。坚持放管结合,强化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责任落实,加大对转包、违法分包、资质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强化事后责任追究,对负有工程质量安全事故责任的企业、人员依法严厉追究法律责任。
其三,完善制度保障,保证资质调整和换证工作平稳推进。完善工程招投标、职业资格管理等制度,推动建立个人执业责任保险制度,加快推行工程担保和保险制度等。引导建设单位合理选择企业,规范注册人员执业行为。加强监督和指导,逐步健全信用体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此外,《方案》还明确了为本次资质调整设置1年过渡期,到期后按照新旧资质对应关系直接换发新资质证书,不再重新核定资质,简单换证,确保平稳过渡。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政策的宣传解读,加强舆论引导,主动回应市场主体反映的热点问题,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3. 《方案》发布的意义—优化营商环境,大力精简企业资质类别,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方案》的各项规定进一步放宽了建筑市场准入限制,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有利于打破现有的专业壁垒,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行业的集成整合,助力我国建筑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天津观典律师事务所版权所有